Menu Sidebar Widget Area

This is an example widget to show how the Menu Sidebar Widget Area looks by default. You can add custom widgets from the widgets in the admin.

前段时间,我看了音乐剧《来自远方》(Come From Away),它迅速从我心中爬升至最喜爱的音乐剧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剧评,这次我有幸手握一本详细介绍这部作品的书籍,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独到的视角。这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它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

《来自远方》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加拿大的临海小镇甘德的真实故事——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如何在9.11恐怖袭击后的灾难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无私的爱。这不仅是关于加拿大的故事,它也是关于每个我们内心深处“人类善良”的故事。而这部剧最令人震撼的,正是它能够在如此震撼的历史背景下,捕捉到最温暖、最真实的情感。

一段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

想象一下,一个不足一万人的小镇,突然间迎来了七千名毫无准备的“陌生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突如其来的航班停飞让他们的命运在一瞬间交织在一起。甘德镇的居民,毫不犹豫地敞开了他们的家门,把自己能给的所有东西都送出去——食物、衣物、热情与关爱。你能想象这一切吗?七千个陌生的面孔,彼此背井离乡,却被一群陌生人接纳成了“家人”。这正是《来自远方》所要讲述的动人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想起人类在黑暗时刻闪耀出的光芒。

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期间,当这部剧的官方纪录片放映时,能打动那么多人。它讲述的正是那种我们在困境中最渴望的东西——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怀。或许,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最孤独的时刻,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甘德镇,找到一群能伸出援手的陌生人。那种简单而深沉的爱,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是任何困难都无法击垮的力量。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我最近在写的多伦多系列文章。多伦多这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种族最为丰富的地方,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在互不相同中找到了共融。你走在街上,能听到八十多种语言的交汇,每个口音背后都是一段属于不同文化的故事。在这里,差异不是障碍,反而是连接人心的桥梁。我们从不以语言、口音或信仰来衡量他人,而是尊重并庆祝这些差异。就像甘德镇的故事,虽然那个小镇距离这里遥远,地理上相隔万里,但它传递的精神——那种大无畏的接纳与包容——正是加拿大国家的灵魂所在。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纽带,往往是那些超越边界、超越偏见的真诚和善意。

音乐中的加拿大印记

作为一部由加拿大人创作的音乐剧,它如何在全球舞台上表达加拿大的文化特色呢?创作团队的智慧和巧思让我叹为观止。作曲家巧妙地融入了纽芬兰特有的音乐风格——民谣、凯尔特音乐与现代音乐剧的元素相融合,营造出了一种既本土又国际化的氛围。乐器的选择也充满了地域特色,比如宝思兰鼓、高音哨(Pennywhistles)和手风琴,这些乐器赋予了剧集一种非常独特的音质和韵味。作曲家甚至专门花了一周时间学习手风琴演奏,只为让音乐更贴近纽芬兰的土地。

在剧中,歌词中提到的纽芬兰方言、Tim Horton咖啡馆、Shoppers药店,以及随处可见的加拿大驼鹿,这些小细节无不让加拿大观众会心一笑,也让其他地区的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加拿大氛围。这些元素不仅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也让《来自远方》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文化面貌。

舞台表现的震撼

观看《来自远方》的现场演出,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剧,而是一种让你心跳加速、情感随之波动的独特体验。相比于原声带中每一首歌曲独立的演绎,现场演出中的音乐、演员的表演、灯光和音效,像一个精心编织的网,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层次丰富、情感充沛的舞台效果。每一次停顿、每个音量的变化、每个角色的迅速切换,都会把你带入不同的情感世界。

现场的表现力是如此震撼,以至于你几乎能感受到演员每一次的呼吸,每一秒的情感转折。上一秒,悲伤的情绪让你心情沉重,下一秒,你就跟着演员的幽默与活力笑出声来。这种巧妙的情感波动和节奏感,使得整场演出更加紧凑、动人。

这种舞台的力量,也让我想起了在社交媒体上我曾经评价过的:“北美的音乐剧演员简直是超人。” 他们几乎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没有片刻休息,唱跳和表演完美无瑕,体力与技艺的结合令人敬畏。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演员与舞台设计的协作上。好的演出不仅仅依赖演员的表现,精准的灯光与音效、巧妙的舞台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来自远方》中,演员的角色切换如行云流水,每个转变都让观众感到新鲜与惊喜。这种迅速转换的能力,并非单纯的技巧,而是深深融入剧情的情感推动。此外,乐队的表演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许多成员还参与到舞蹈与表演当中,丰富了整个演出的层次感,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

百老汇近年来的新剧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与中国的音乐剧相比,北美的音乐剧更强调节奏和戏剧性。与单纯的“演唱会”不同,这种类型的剧作在情节和表现上有着强烈的戏剧感。《来自远方》尤为突出,它的演员不仅要在多个角色间快速切换,还需要精准协调每个细节。舞台经理与追光操作员配合得天衣无缝,音响师则需要精准调节每一句台词的音量。这种高度的配合,被形容为“推子芭蕾”,它让每一场演出都充满了紧张感与冲击力。

这种精确的现场表演,使得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舞台的震撼。即使在你单纯听原声带时已能被其感动,现场演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创造了一个更加立体、动人的氛围。这种充满活力与变化的现场体验,是任何录音所无法复制的。

高光时刻:《我和天空》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女机长演唱的那首《我和天空》。这首歌讲述了贝弗利·巴斯的飞行梦想——她从一个年轻女孩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女性机长。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胜利,它是女性在传统行业中逐步打破壁垒的象征。贝弗利·巴斯的故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飞行中的自由与快感,更让我思考她作为女性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取得的非凡成就。而当灾难降临,飞机变成了“炸弹”,她所钟爱的事业也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那一刻,她的心情,在歌曲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我最爱的东西被用作炸弹”。这句歌词,深刻地触动了每一个观众——谁没有在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受到冲击时,感受到那种失落与无助呢?

更有意思的是,贝弗利·巴斯曾直言,自己之所以选择美国航空公司,是因为“他们的飞机最好看”。她的这番话不仅让阅读幕后采访的读者忍俊不禁,也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特品味和决断力。在一片男性飞行员的世界中,她凭借自己的选择,不仅飞得更高,还带领女性们一起破空飞翔。

现实中的贝弗利·巴斯,不仅开创了美国第一个全女性航班,她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曾带着年轻的女性机组成员们观看这部剧,上百次地一起分享那份属于女性的荣耀和力量。然而,尽管她的故事充满了力量与突破,关于女性能否胜任飞行员的讨论仍在继续。特别是最近多伦多机场的达美航空事故又再次把这个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正是像贝弗利这样的女性,才让我们明白,女性也能在许多领域与男性平等竞争,承担同样的责任与挑战。

By 悠悠

旅行 | 生活 | 加拿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